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医院新闻

重大突破:手外五科采用国际领先技术成功治疗一例舟状骨骨不连伴近端骨缺血性硬化伴驼背畸形

发布日期:2021-08-27浏览次数:7417

7月29日上午,星空体育手外五科成功采用国际领先的游离血管化股骨内髁骨移植术治疗一例舟状骨骨不连伴近端骨缺血性硬化伴驼背畸形。这是医院手外科在东北三省腕关节领域再一次的技术领先突破,标志着星空体育手外科在腕关节的全面诊治上达到了国际水平。

来自长春的23岁小伙小贺(化名)是一名空中安全员,为了精进业务,日常训练必不可少。去年10月底在一次训练过程中,小贺的右手腕受伤。“当时也去医院看了,但我觉得不严重就没注意,还继续训练。”今年6月,小贺的手腕疼痛加剧,出现肿胀、不敢用力、不能背伸的情况。于是他来到医院,检查后发现小贺的右手腕为舟骨陈旧性骨折,并且骨折部位的骨头还出现了缺损。这把小贺吓坏了,急忙联系自己当医生的亲戚,看了小贺的检查结果,这位亲戚建议他到北京治疗,“我当时正好在沈阳,我家亲戚说沈阳的中心医院手外科技术也非常不错。”于是小贺就来到了医院。

查体发现,小贺右腕部桡侧舟骨结节处压痛阳性,腕背伸时疼痛,腕部屈伸范围无明显异常,尺桡偏时腕桡侧疼痛加剧,握力较健侧明显减弱。X线显示:右腕舟骨陈旧性骨折,舟骨近极骨密度增高。CT显示:右腕舟骨粉碎性骨折。


微信图片_20210827142305.jpg


王彦生主任介绍,小贺属于右腕舟骨陈旧性骨折。手腕部骨折以舟状骨骨折为多发,多发生于15至40岁之间的年轻成人,通常在腕关节处于过度伸展和偏离的状态下发生。如果腕舟骨骨折,手腕的活动范围受限,临床检查的诊断敏感性较高,但特异性仅为74%至80%。X线片可以对腕骨骨折做出初步诊断,但由于腕骨的特殊结构可能会造成对骨折情况无法做出准确的判定,尤其在骨折线的走形及腕关节肿胀情况方面。

舟状骨的主要血供来源于桡动脉,舟状骨在桡动脉背侧的分支通过肩部的背嵴进入肩胛骨的非关节部分,并提供舟骨的近端70%至80%的血供。掌浅支进入远端结节,并提供舟骨的远端20%至30%。因此,近端的血供几乎完全依赖于骨内的血流量,这种微弱的血液供应到舟骨的近端会容易导致延迟愈合、骨不连。小贺在受伤后没有系统治疗,还持续运动,进一步造成舟骨骨折后驼背畸形、缺血、DISI三联症的出现。

王彦生主任说,像小贺这种这么复杂的情况,临床上并不常见,但在治疗上却是非常具有挑战性的。目前国际上最佳的治疗方法为游离血管化股骨内髁骨移植术。优点为供骨部位发病率最低,所获取的骨密度与舟骨相似,是致密的松质骨。股骨内髁的血管蒂为骨切除区域提供丰富的吻合网络,移植骨可以被塑造成结构良好的结构,以适应舟状骨的腔,使移植骨断流的风险降至最低。但这种手术在国内只做过几例,对技术水平要求非常高。

“手外科作为辽宁省重点专科,历经40余年的发展,现有5个临床病区及手外科康复病区、手外科中心实验室、国家级手外科杂志社及康复技术研究开发中心。是集医、教、研、康复为一体的临床科室。年完成手术万余例,为无数患者解决了病痛,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在东北、华北、内蒙古等地区享有极高的声誉。我们有信心为小贺完成这个高难度手术。”王彦生主任如是说。


微信图片_20210827132346.jpg


小贺入院后进行了系统检查,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后王彦生主任带领科室团队用时近4个小时,成功为他实施了游离血管化股骨内髁骨移植术。手术过程中用骨蜡填充舟骨骨缺损处并塑型,根据骨缺损大小及形状,精准切除骨缺损大小骨块,游离带动静脉,移植于舟骨骨缺损处,固定骨块,吻合动静脉,手术顺利完成。


专家介绍


微信图片_20210827160703.jpg


王彦生,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沈阳医学院中心医院手外科学科带头人,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分会常务委员,中国医师协会手外科分会常务委员,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分会骨关节学组副组长,亚太手腕协会委员,欧洲腕关节协会会员,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分会东北地区分会前任主任委员,辽宁省手外科学会第六届主任委员,中华手外科杂志编委。曾获沈阳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二等奖四项;市卫生局“十佳青年医生”、“沈阳市文明行医标兵”、沈阳市优秀医师、辽宁省医学会先进工作者。专业特长:复杂手外伤的一期修复及肢体创面修复,手部骨关节损伤的微创治疗,手部先天畸形,周围神经疾病的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