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雪节气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1个节气,冬季的第三个节气。 太阳到达黄经255度,交“节”时间为每年公历12月6-8日。大雪节气是干支历子月的起始,标志着仲冬时节正式开始。大雪是反映气候特征的一个节气,特点是气温显著下降、降水量增多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医节气养生显得尤为重要。
生活习惯上要保证足够的睡眠时间,最好每晚7-8小时,有助于体内阳气的保存和养生效果的增强。适当的活动,如太极拳、八段锦、慢跑、散步,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但应避免剧烈运动,以免汗出伤风。大雪节气要做好防寒保暖:护头,中医讲头为“诸阳之会”,也就是说全身的阳气聚集在头部,所以头部保暖非常重要。对中老年人来说,保护头不受凉就是个特别重要的事,头受凉了,轻则感冒、头痛,重则可能诱发脑血管疾病,造成中风。所以,中老年朋友出门戴帽子保暖是非常必要的。护足:脚处于我们整个血液循环的末梢,本来血液供应就偏少,寒冬季节全身气血流通不畅,更容易导致足部受寒。一方面,要保持全身尤其是下肢的温度,穿秋裤、毛裤甚至羽绒裤,袜子、鞋,也要尽可能的厚实。也可以适当的中药泡足,艾叶、生姜、花椒都可以熬水泡脚,加快全身的血液循环,温通经络。气血通畅了,全身就暖了。
饮食上以补阳为主,但应根据自身的状况来选择。像面红上火、口腔干燥干咳、口唇皲裂、皮肤干燥、毛发干枯等阴虚之人应以防燥护阴、滋肾润肺为主,可食用柔软甘润的食物,如牛奶、豆浆、鸡蛋、鱼肉、芝麻、蜂蜜、百合等。忌食燥热食物,如辣椒、胡椒、大茴香、小茴香等。如果经常面色苍白、四肢乏力、易疲劳怕冷等阳虚之人,应食用温热、熟软的食物,如豆类、大枣、淮山、桂圆肉、南瓜、韭菜、芹菜、栗子、鸡肉等,忌食黏、干、硬、冷的食物。
现在大部分人对“补”的意识比较强烈,但却不明白“通”才是健康的关键。光补不通也不行,中医所谓的“通”是气机、血、经络的畅通,气滞血瘀,经络郁阻同样会导致疾病的发生。关于“通”的,很多书里都说过,其实冬季最简单的通法是多吃点萝卜。俗话说“冬吃萝卜夏吃姜,不要医生开药方”。为了御寒养生,古代皇家御膳的首选菜肴就是羊肉炖白萝卜。这道菜可以补充体内的阳气、温暖五脏,尤其适合肾虚和脾虚的人食用。
艾灸也是补阳气最直接的方式,冬季养生中,不可或缺的就是通过艾灸,温阳补肾,比如腹部的气海、关元穴,后背部膀胱经的背俞穴,都适合在这个节气做做艾灸
只有在大雪时节补好了,温补养阳得当,来年才会有坚实的身体。
专家简介
吴晓丹 中医科副主任。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西北针刀王”王海东教授亲传弟子,曾师从“国医大师”田维柱教授和数名省级名中医,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中国中医药信息学会养生分会常务理事。熟练掌握传统针刺疗法、小针刀、眼针、筋针、火针等治疗颈肩腰腿痛、耳聋耳鸣、面瘫、偏瘫等相关疾病。擅长辨证施治,运用传统中药治疗失眠、头痛、脾胃病、围绝经期综合症等其他疑难杂症。埋线调理内科疾病、治疗肥胖症。